·学史明理系列微视频· 红旗渠:精神之渠,永不断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林县人民以百折不挠的斗争品格、艰苦奋斗的自主意识、求新求变的创新追求,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、遇沟架桥,建成了长达1500千米的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。 河南林县(今林州市)位于太行山东麓,境内群山连绵,沟壑纵横,由于地形和气候复杂,缺水成为困扰当地百姓生存与发展的大难题。1959年,林县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。1960年2月7日召开的林县县委引漳入林筹备会上,通过了引漳入林工地组织机构设置议案和引漳入林工程施工方案。2月10日夜,县委书记处领导在全县引漳入林广播誓师大会上,代表总指挥部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引漳入林的动员令,红旗渠工程宣告启动。 当时,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,修建红旗渠一无技术,二无经验,三无材料,经济物资短少。为了修渠,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,冲在施工一线,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在工程推进最困难的时期主动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,把节省下来的粮食用于补助群众。人民群众团结协作、众志成城,坚决贯彻勤俭建渠、艰苦创业的方针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修制工具、制造炸药等。林县人民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,在壁立千仞、结构破碎的太行山上奋战十年,最终于1969年7月6日实现了红旗渠的全面竣工。 红旗渠是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证,向我们昭示了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”。只要我们坚定地依靠人民,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我们的伟大事业必将成功。 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证明,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推动者,更是抓落实谋突破的先行者。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在干事创业中率先垂范,就一定能够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,生活越来越甜。 通过修建红旗渠,林县人民养成了勤俭持家、精打细算的优良作风。在新时代,我们更要继承与发扬勤俭节约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,使之不断照亮我们的奋进之路。 如今,红旗渠已化为一枚神圣的精神徽章,镶嵌在林县人民心中,也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勇毅前行的精神养分。以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“红旗渠精神”,成为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”之一,成为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。 来源:党建网微平台 |
下一篇:红旗渠 | 奋斗者 正青春